垃圾分类实施中的一些反人类设计(续+2)

首次听到垃圾分类是公司领导当做一个Joke讲给大家听的,说的是上海垃圾分类里面的干垃圾和湿垃圾难以分辨,出现了诸如龙虾壳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的讨论。自从上海首次实行垃圾分类后,苏州、北京也都陆续全面实施垃圾分类了。

对于垃圾分类,我是举双手赞同的。在垃圾分类政策出来以前,我就把可以回收的部分单独放到楼道垃圾桶旁边,而把不可回收的厨余垃圾、猫便等丢到垃圾桶。而小区保洁也形成了默契,他们会将可回收的饮料瓶和纸张单独打包,放到地库就回收。

960ab4658da49c10cd29f9cab5b258d

垃圾分类后,对垃圾的类别定义的更为清楚了,简化为如下4种:

  1. 厨余垃圾:填埋
  2. 其他垃圾:焚烧
  3. 可回收:回收
  4. 有害垃圾:特殊处理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有2个反人类设计:

(1)厨余垃圾必须从垃圾袋倒入【厨余垃圾桶】。然后把垃圾袋放到【其他垃圾桶】,有时候脏的流汤的垃圾袋要倒干净,搞不好就要弄一手,急着上班还没法洗手…

(2)垃圾站数量少、距离远,要走不少路才能丢垃圾。体验比原先楼道垃圾桶、楼门口垃圾桶差的太多了。

政策执行的时候,完全可以做的更好,生活中这样,工作中也是这样。一个政策,不能把方便留给管理者,把困难留给人民群众!

(3)【补】某天晚上9:45左右,拎着三大包垃圾找垃圾站,虽然物业并没有指示牌,凭着感觉还是找到了,到垃圾站一看,霓虹灯闪烁,居然关门了。垃圾站的营业时间是上午6:30-9:00(估计是晚上)。真是脑残的物业!==确认了,不是晚上9:00,是上午9:00

(4)大约2021年5月份,有一次晚上9:30左右跑过去丢垃圾,没料到垃圾分类员还没下班。看到我到了,他就一个劲抱怨垃圾分类的强度太大了。我和他攀谈了一会儿,感觉他说的有道理。原先是小区每个楼的清洁工自发分类,人数还比较多。现在集中在几个分类点之后,源源不断地垃圾蜂拥而至,他根本忙不过来,经常性要忙到晚上10:00左右。看来不仅仅是用户有意见、垃圾管理员也很吐槽

垃圾分类实施中的一些反人类设计(续+2)》有6个想法

  1. 政策制定者的惯性思维显得不合时宜。都2020年了,垃圾分类这么典型的分类问题肯定有更准确高效的自动化方法实现吧。

回复 花花妹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